你在这里

学术报告(2023年6月21日10:00):基于超构表面的多维光场相机

报告人: 
杨原牧 副教授(清华大学)
题目: 
基于超构表面的多维光场相机
地点: 
南校园哲生堂307
时间: 
2023年6月21日10:00

主持人:陈晓东 副教授

报告简介:超构表面是一种具有亚波长特征尺寸的新型平面光学元件。它体积小、重量轻,可通过半导体工艺制造。开展平面超构光学元件研究,有望突破传统光学元件在光场调控精度和维度上的局限,对构筑下一代小型化、多功能光学仪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报告人针对传统单目相机仅能感知目标场景的二维光强信息这一问题,提出利用平面超透镜替代传统相机镜头,通过灵活设计超构表面单元,构造对场景深度、偏振敏感的成像系统点扩散函数,将多维光场信息编码在相机传感器上,结合特定计算成像算法恢复,实现多维光场感知。具体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偏振敏感超构表面的小型化快照式偏振相机,成功将其应用于水下去散射成像。在此基础上首次构建了基于超构表面的集成化单目偏振、深度四维成像相机。依托相关成果转化成立维悟光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全球首个单目三维相机集成模组,获评“2022中国十大光学产业技术”。报告人将介绍课题组在这一方向中的最新进展。

报告人简介:杨原牧,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2011年获天津大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美国范德堡大学博士学位。2015-2017年,在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2018年,在美国Intellectual Ventures公司担任研究科学家,是基于超构表面技术的固态激光雷达初创公司Lumotive的创始团队成员。长期从事超构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及多项航天领域横向课题。迄今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4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包括Nature Photonics(2篇)、Nature Physics等国际顶级期刊,谷歌学术引用5000余次。相关成果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项,美国专利4项。担任Advanced Devices & Instrumentation(Science合作期刊)和《航天返回与遥感》期刊编委以及中国激光杂志社、Advanced Photonics、《红外与激光工程》、《光子学报》青年编委。10余次参与组织OSA Advanced Photonics Congress等国内外学术会议,30余次在SPIE Photonics West等国内外会议做邀请报告。获评福布斯中国(科学领域)“30岁以下30人”,当选爱思唯尔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