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周晓祺教授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摘要]
精密测量驱动物理学的发展。时间标准(“秒”)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基本物理量(单位),时频精度的提高带动其他基本物理量定义、物理常数测量和物理定律检验精度的不断提高,促进新物理的发现和新科学的发展。同时,原子频标将时间、空间等基本信息的精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已广泛应用于守时授时、导航定位、信息网络、空间飞行器发射和制导、天文观测、大地测量、高端仪器制造、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本次报告分为几个内容,包括高精度时间频率的技术原理、国内外进展、重大工程以及对未来展望。
报告人简介:
刘涛,1976年出生,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1年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999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学基地班,2004年博士毕业于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物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9月-2009年11月,德国马普光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铟离子光钟。2009年11月-2010年8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镁原子光钟。2010年8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任研究员。研究方向:光纤时间频率传递、窄线宽激光器研制。
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近千公里实地光纤光频传递,频率传递千秒稳定度达到1.5E-17。基于千公里实地通信光纤,国内首次实现十皮秒级时间同步。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突破超稳光学腔研制技术,研制了频率稳定度1E-15/s空间站超稳激光器原理样机。
负责空间站基础研究平台项目“空间站窄线宽激光器研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和培育项目等项目,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项目“新一代时间频率系统”,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时间频率基准及其传递技术研究”,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基于原子的精密测量物理”等项目。